近期,外資持續大幅加倉A股,深交所數據顯示,1月3日,境外投資者對華測檢測的持股比例達28.11%,觸及深股通的“限購線”。出于同樣原因,港交所近期先后暫停深股通洽洽食品和美的集團的買盤交易,對于這兩家消費龍頭公司,境外投資者只能賣出,不能買入。深、滬交易所數據顯示,截至1月3日,美的集團外資持股比例達27.87%,東方雨虹外資持股比例從2022年12月30日的27.73%升至27.86%,宏發股份、珀萊雅、廣聯達、國瓷材料的外資持股比例均超25%。
把數據拉長看,2022年11月以來,北上資金連續2個月大幅增持A股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A股951億元。食品飲料、銀行、家用電器、非銀金融、醫藥生物、商貿零售、建筑材料、有色金屬、傳媒和機械設備成為外資買買買的前十大行業。貴州茅臺、美的集團、招商銀行、五糧液、中國平安和中國中免自2022年11月以來都獲得了超過百億元的外資增持。
不僅如此,國外投資大行紛紛唱多A股和港股,高盛預計此波牛市繼續,大摩看好A股和港股。
高盛認為,自今年11月始,中國股市已出現了一個相對較強勁的牛市信號,預計此波牛市將持續。今年外資增持A股并非個別現象,而是代表了一種趨勢。它背后的邏輯是,A股在全球市場動蕩時期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避風港。
摩根士丹利繼上月中調高恒指目標后,再度上調恒指目標,在基本情境下,將恒指明年12月目標價由18200點上調至21200點,相當于預測明年12月市盈率9.9倍。
大摩表示,對中國市場的看法更趨正面,將MSCI中國長期以來給予“與大市同步”調高至“增持”評級,將MSCI中國指數由59調高至70;將滬深300指數目標由4140點上調至4350點。
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,配置中國資產已經成為共識。當前,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所處的經濟周期出現了錯位。一方面,歐美國家正面臨高通脹、低增長、快加息、高債務的經濟基本狀況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測,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.7%,但實際增長率有25%的概率會低于2%,這也意味著歐美國家在2023年可能步入經濟衰退周期。另一方面,隨著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,中國經濟將在2022年底和2023年初恢復上行趨勢。國際金融論壇(IFF)發布的《2022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》顯示,2023年,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,中國社會生活將逐步恢復正常,經濟發展有望增長4.6%。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會率先步入復蘇周期。
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,“對明年總體持樂觀態度,中國的GDP增長也會迎來較大幅度的反彈,尤其是在2023年下半年?!?/p>
同時,野村也對消費、互聯網、醫療保健等行業持有積極觀點。其中,野村消費行業分析師肖凱希預計,消費行業將會迎來更大的復蘇。與其他消費行業相比,由于餐飲業務集中于線下服務,隨著線下流量的恢復,餐飲業將有更大的復蘇空間。憑借更加靈活的單店模式,餐飲企業現在擁有更強大的運營和擴張能力,相信這也將有助于行業維持長期增長。
大摩認為,國際資本會傾向于配置預期好、風險低、收益高的資產。一方面,當前美聯儲加息使得全球非美元貨幣紛紛貶值,但相比之下,人民幣匯率仍然維持了相對穩定,增強了中國資產價格穩定的預期。這得益于國內經濟大盤相對穩定、穩中向好,支撐著我國匯率的合理穩定。另一方面,我國經濟預期良好,也增強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,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。
同時,國際低利率環境也凸顯了中國資產的高收益。中美利差雖然呈現收窄趨勢,但是考慮到中國國內通脹率仍處在低位,中美實際利率差額仍然有利于中國資產的收益率。從中長期來看,兩國經濟周期差異將更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。對于國際投資者而言,在同樣的風險下,收益率越高的資產自然更具有吸引力。